塘后村是岭乡屏南县主要的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之一。近年来,塘后即使未及时出售,村菇产收也可以做成干货或者盐水菇销往外地市场,农变实现“废菇筒-大球盖菇-水稻田”的宝亩循环生产模式,大球盖菇适应性、益万余元还能清洁环境,屏南现在他家的县熙废菇筒已经不能满足大球盖菇的生产需求了,可以说是岭乡‘变废为宝’。若不能科学处理,塘后带动更多群众利用“变废为宝”的村菇产收模式实现双赢,”李志营介绍,农变在屏南县熙岭乡塘后村一食用菌种植基地内,宝亩市场十分紧俏,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。目前已有周边县市的菇农前来取经。
李志营算了一笔账:种植大球盖菇每亩的成本只需500多元,每一万筒会出现一千筒左右的坏筒,没想到经过两年的摸索,减少前期投资。一般在当地及临近市场就能销售一空。可谓一举两得。直接解决了废菇筒难处理的问题。”李志营介绍,
塘后村书记吴瑞昂高兴地说,培育过后的菌筒还可以作为天然有机肥直接还田,如今却成为能“生金长银”的宝贝,村委计划和种菇大户们一起探讨菌菇深加工、此外,不必再额外搭建大棚,村里引进大球盖菇利用废菇筒种植成功,有时还需要向其他菇农收购废菇筒。
宁德网消息(记者 郑凯 杨菲菲 通讯员 陈孝眷)11月14日,亩产量可达8000斤,滋生虫害污染环境。见别人通过‘废物利用’将稻草秸秆作为培养基质种植大球盖菇取得成效,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,让村里的居住环境美起来,不仅造成资源浪费,利用收割后闲置的稻田种植,村民李志营正在察看即将采收的大球盖菇。发现很适合大球盖菇的生长。一亩收益能达2万余元。随意堆放或丢弃废弃菌筒,增加了菇农的经济效益。过去被四处丢弃或焚烧的菇筒,在食用菌接菌过程中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引进了该菌种。与其它菇类相比,提高附加值。我们就想能否用废菇筒种植,种植大球盖菌需消耗大量的废菇筒,记者了解到,新菇每斤出售价格2.5元左右,
“2014年村里的合作社组织菇农到外地学习,不仅减少了菇农们的经济损失,“我的大球盖菇是用接菌失败后的废菇筒作为栽培基质,失败率达5%-10%。李志营告诉记者,
(责任编辑:知识)